捐市值千万元稀世古画添汕头博物馆镇馆之宝-北京琉璃厂网www.yishu999.com

捐市值千万元稀世古画添汕头博物馆镇馆之宝
 
作者:李培 方一庆     来源 :《南方日报》

捐市值千万元稀世古画添汕头博物馆镇馆之宝
89岁高龄的广东省委原书记吴南生“慷慨散宝”



  道一句“相聚是缘”,吴南生昨天在汕头市博物馆内,与自己珍藏了33年的国宝级文物———元人《平沙落雁图卷》惜别。已89岁高龄的广东省委原书记吴南生,反复摩挲着展柜镜框,镜框下正是这幅稀世古画———它很可能不仅是元人绘画,而是南宋著名画家马和之的遗世之作,这位开创了“马蝗描画法”后无人能继承的传奇画家传世之作寥寥无几,按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许习文的估算,它的市场价格很可能破1亿元。



  “相聚是缘,是我毕生的收藏观。今天过后,这幅稀世古画可以与成千上万的人见面,延续它的缘分。”吴老说。他身旁的秘书悄悄告诉本报记者,吴老一直保持着最简单的生活,脚下的皮鞋已经穿了10年多,身上的外套是女婿差不多10年前买的,吴老一直舍不得换。



  今天3月3日,汕头市博物馆将举行“吴南生捐赠元人《平沙落雁图卷》”仪式。不少收藏圈内人知道,吴南生有两件珍藏了一生的藏品———北宋《群峰晴雪图》和元人《平沙落雁图卷》,至今已全部捐出。前者于1996年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成为其镇馆之宝;后者如今捐赠给汕头市博物馆,成为其镇馆之宝。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元人《平沙落雁图卷》被吴南生自比为“儿女”。每当家中有贵客来访时,他才拿出来分享,如今吴老将其捐献给汕头市博物馆,实践了自己的收藏理念。近几年,他先后两次拿出珍藏多年的上百幅稀世墨宝,拍卖上千万元,在家乡潮阳捐建小学、中学。



  当收藏逐渐沦为一种财富游戏,吴南生的拍卖和捐献,成为当今最罕见的义举,手笔之大,气度之大,令收藏界圈内人啧啧称奇。“当人们都在攀比自己的作品拍得天价、收藏作品汗牛充栋时,吴老义却选择义捐了自己的藏品。”许习文说,“吴老从不把收藏到的宝贝当成一己之私,这种境界少人能及,曾经拥有过就知足了,要让它们流回社会、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渊源:谢稚柳黄苗子亲自鉴定



  本报记者昨天在汕头市博物馆内目睹了这件《平沙落雁图卷》,整幅图卷接近6米长。画卷的中段至尾,200多只大雁列成雁阵无一雷同,或高翔云表,或盘旋水际,姿态各异,岸边的芦苇飘渺萧瑟,令人顿觉秋声满纸。



  吴老站在画前,亲自跟众人解说。“看这些大雁,雁身淡墨画成,头翼是用细笔点染。这么一大幅画卷整纸铺排了这么多景致,大雁、茅屋、羊群和渔舟,舟上有怀抱婴儿的妇人、生烟做饭的男子,雅韵欲流。不是一流画家,是无法画成的。”吴老说,这是他收藏的古画中最为珍爱的一幅。



  吴老回忆说,1977年文革过后,因为觉得文物被破坏很可惜,就经常去北京逛琉璃厂。一次到北京开会,荣宝斋的老朋友告诉他,有一张非常厉害的作品,凭借眼力,吴老认定它是古画真迹,就花钱买了下来。“当时很便宜,只几十块钱而已。”吴老说。



  1982年春,时任全国文物鉴定7人小组组长的谢稚柳来到广州,见到此卷,判为元人之前的大画家所画,并在画卷之后题跋:“其画派纯出南宋马和之,可谓登堂噬胾。马和之画南宋以来未见有接踵继武者,此图可谓仅见,独惜其人不为世所知,稽其画笔,为明以前之作,可概见也。”



  著名画家黄苗子曾鉴定这件稀世古画,留下题跋“一队画师齐敛手”,认为其技法精熟,绝非一般画工所能及。



  “马和之是南宋时的著名画家。”吴南生说,“元初以前画作一般没有题款,所以很多作者无法下定论。但马和之的画法南宋之后就失传了,对照现在藏于两岸故宫的马和之的真迹,其用笔如出一辙,《平沙落雁图卷》很可能就是马和之的传世之作。”吴南生希望向博物馆捐出这件作品,供更多的人研究。



  吴老的推断得到了回应,鉴藏家、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许习文也认为,《平沙落雁图卷》应是南宋马和之所作。“如果确认是南宋马和之画作,市场上拍卖价格很可能突破1亿。”



  归宿:无偿捐赠最珍爱的作品



  2009年,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曾巩《局事帖》等4幅作品,先后拍出了超过1亿元的天价,中国古代书画开始进入拍卖的亿元时代。但这些年,吴南生手中的“宝贝”不断散出。



  1996年,吴老将珍藏几十年的北宋《群峰晴雪图》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1995年和1996年,他两次捐出一批清代至现代名家画作,共筹资超过500万元以捐助广东贫困地区教育事业;2007年吴南生再度拿出近百幅明代至近代名家珍品义拍,其中董其昌、郑板桥等名家墨宝拍卖上千万元,在汕头潮阳上仓修建学校。此次,他又捐出了自己目前手中最珍爱的作品———元人《平沙落雁图卷》,分文不收。



  “北宋《群峰晴雪图》和元人《平沙落雁图卷》,是我最珍爱的两件古画,它们是国家级文物,不宜举行义拍,所以我将它们捐赠给博物馆。”吴老一直关心汕头市博物馆的建设,如今斥资9000多万的汕头博物馆历时数年终于建成,吴老多次到馆内了解了馆内的收藏、保管、展览设施后,放心捐出了这件宝贝。



  “吴老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大收藏家。即使他的全部藏品捐赠完了,他依然是一个大收藏家。有人以为,手中藏品越多、价值越高,才算大收藏家,其实不然,他们顶多只能算拥有者。收藏家应该有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许习文说,“吴老的境界很不一样,对于这些文物宝藏,他曾经拥有过,钻研过,他最终将宝贝散了,产生了社会效益,境界也超越了一般人。”



  汕头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白雁翎告诉记者,元人《平沙落雁图卷》肯定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当之无愧地成为汕头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于国家一级文物每次展出时,都要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它此次首展结束后,将封存在文物库房内保存、研究。”



  ○专访吴南生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谈“收藏经”:



  我的收藏从“捡破烂”开始



  对于自己毕生的藏品,吴老曾说:“我已经80多岁了,老了,要将自己手头上这些与自己有缘的藏品在晚年作出最好的‘处理’。”昨日,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谈捐赠:短暂拥有,扩散文物缘分



  记者:您所藏的珍贵字画有的捐赠博物馆,有的拍卖义捐教育,出于什么考虑?



  吴南生:这一张《平沙落雁图卷》不能拍卖。首先,这张画研究的余地还很大。其次,它太珍贵了,属于国家文物。



  我有一句话,相聚是缘分。我看到它,把它保存起来,是一个缘分。我这个年龄了,不可能永远占有,也不可能给我儿子,因为我不是那种人。放到什么地方好?我这两年在考虑这些文物的归属。我看过一篇文章,德国一个搞文物的专家说,文物最好的归属是拍卖。在拍卖中,如果是国家博物馆有意收藏,他们可以申请经费竞拍,而拍卖会上最后重金买到的人,一定会很爱护这幅画,这样是文物最好的归宿。



  但是我想,这在国内还不现实,如果由国有博物馆参与收藏这样的绘画,数千万的资金很可能买不起。所以,我想到捐赠给汕头市博物馆。当年我捐赠的北宋《群峰晴雪图》,成了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现在汕头市博物馆收藏了这件绘画,也会提升它的档次。



  记者:您希望通过收藏、拍卖,延续、扩充这种“缘分”?



  吴南生:相聚是缘,这是禅宗的一句话,其实有道理的,禅宗里头说,恩惠是缘,怨恨是缘,百年之后,一了百了。人一定要很豁达,收藏也是这样。我捐出来,就能够继续这件文物的缘分,身后的人,一千年,一万年以后能够看到中国古代有这么厉害的画家,这个缘分就能续下去了。



  1996年,我曾经拍卖一批画建学校,那些画作很多是当代的名画家送给我的,我那时候就说,我只是替画家保存,然后替画家拍卖,替画家建学校,只是短暂拥有这些画作。所以,我在我的学校里头,没有留下一个字。我也没有提写学校名称,我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延续一种缘分。



  我对收藏有这样一个理念:比如,今年我拿一幅文征明的字拍卖3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十年后有人再将它拍40万元,又可以建一所希望小学。这样下来,100年大概可以建十所学校,文物没有变,缘分却扩散了。



  谈收藏:便宜就买,从捡破烂起步



  记者:您如何能够收藏到这样的国宝级文物?



  吴南生:我经常说,自己的收藏是捡破烂出身的。一开始,我对收藏没有概念,只是觉得那些东西丢掉了很可惜。解放前,我就经常与老领导李初梨、朱光等一起切磋,觉得这些文物丢掉了可惜,那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收藏了,我还没有开始。



  1955年,从海南岛回到广东省委,礼拜天我就到外头走一走,走到文德。那时候,3块、5块就可以买一件近现代名人字画。我记得,当时一幅张大千的山水画才15块钱。在北京,我还花10块钱买到董其昌的作品,现在拍到起码100万以上。在文德路,我看到一张文征明的画,上面写的60块,很贵的。当时一个月生活费才20块钱,我攒三个月钱,才买一张文征明的画。最初只是觉得很可惜,所以我说是捡破烂。



  记者:据说文革时为保护这些古画,您受到不少打击?



  吴南生:当时我买到一幅张大千的画,挂在客厅里,后来有个领导问我,宣传部长怎能挂张大千的画?当时很多人是不讲文化的,都是政治概念。



  文革时期搞收藏,就是要受到批判。文革之前我差不多收藏了300幅画,文革时为了保护这些画,就把画轴拆下来,拆下来的木头太多,怕人发现,我们全家就用它们烧水洗澡,后来人家问我为什么总洗澡?最后,有一些画被迫烧掉了,但有不少用麻袋装起来,转移给了好朋友。



  为了这些画,我有一次被打得耳朵出血。当时,红卫兵来抄家,我那幅北宋《群峰晴雪图》因为画面黑黑的,就扔在一边,没人注意。结果在1978年,谢稚柳来我家一看,说这肯定是宋代的东西,后来经过清洗不得了,出现了“熙宁辛”的字样,是宋神宗时期的绘画。美国的大收藏家王己千回国,第一件要看的就是这件宝贝,看了之后同样认定是北宋的,全世界没多少件,都是国宝。后来我把这幅画捐赠给了广东省博物馆,我后来比喻说,这是我的女儿,嫁给了省博。



  我数十年的心得体验是,收藏应该是个人的一种文化素养,是自己内心发源出来的,对文物的爱护和感情,应该说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



  真正懂收藏的人,应该是很高尚的人,历代的大收藏家,最后的东西都归于故宫了,比如,故宫现在收藏的字画大部分源于3个人———明末清初的大收藏家项子京、梁清标、安仪周,他们的收藏,最后变成了整个国家民族的延续。

 
资讯  
·新资本入场 金融行业逐鹿艺术市场
·被市场接受就是设计最大的艺术
·相声版权拍卖试水传统艺术市场化
·.国外分支机构成为主力 外资画廊京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人文建构
·罗中立高考往事:那四年,是一次最彻底..
·全球追涨名家自画像 进入艺术家内心的钥匙
·艺财兵法拍卖篇(知己知彼...
·“80后画家”:处于艺术、市场之间

期刊  
  艺财兵法拍卖篇(知己知彼...《艺术财经》
  解读艺术品市场《文物天地》
  金融机构如何玩转艺术牌 《艺术与投资》
  艺财兵法拍卖新手篇(全)《艺术财经》
  瓷爵的形制与装饰浅谈《收藏界》
  收藏陨石,追寻《世界新闻报
  中国当代美术:市场的“宠儿”...
  收藏陨石,追寻《世界新闻报

北京琉璃厂网提供:中国艺术,艺术品收藏,艺术品拍卖,艺术品欣赏,全国拍卖行、画廊、艺术杂志、展馆、艺术机构联盟合作等专题资讯服务
 

院校  
艺术院校师生:我们这样参与奥运
动漫专业需有兴趣 高考新兴精英专业知..
马一平:以开放的思想办川音美院的教育
杨晓阳谈“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荐机构  
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上海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关山月美术馆 首都博物馆
国家画院 内蒙古博物馆 上海美术馆
北京画院 北京798艺术区 深圳美术馆
中国嘉德 中国美术家协会 广东美术馆
北京翰海 中国书法家协会 荣宝斋
北京荣宝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画店
北京保利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一得阁

返回首页 | 广告服务 | 人才合作 | 管理登录 | 站点导航 |  留言建议 |  艺术家、网址收录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24小时热线电话  010-80502908  80502339   (0)13269892595(技术支持)王先生    E_mail:60891888@163.com

公司总部 : 中国北京
版权所有: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 (北京琉璃厂网) Copyright© 1997-2050
【北京琉璃厂网总页 www.yishu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