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波普第一人王广义-评论-北京琉璃厂网(www.yishu999.com)

中国“政治波普”第一人王广义
来源:外滩画报
  王广义专访

  我不想看到生命的凋零

  王广义的作品如今被拍到了3200万,今年他又在筹备国内首次个展。这个别人眼中功成名就的中国“政治波普”第一人,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直言:自己考了四年才考进大学,对死亡有着深深的恐惧,并且经常因为羞涩而躲避公众场合;作为一个“中年男人”,他喜欢《色戒》,“我认识的几乎所有男人都觉得汤唯很棒”。

  中国“政治波普”第一人,这是王广义的标签,就像商场里的商品标价;东北人、长发、爱抽雪茄,这是王广义给人的第一直观印象。其实这个大个子有点羞涩,害怕上医院,热爱电影院里完全暗下来直到出现“end”字幕的仪式感。今年10月,一场名为“另一个王广义”的展览将在广东美术馆举行,这是王广义从艺20多年,第一次在国内举行个展,而展出的既不是“大批判”,也不是“毛泽东”,全是王广义不为人所知的装置等作品。

  50岁出头的王广义住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华贸中心”,据说这一带是艺术家和明星的聚居地。每天午饭后,王广义从位于东三环CBD的住处开车去北六环的工作室。晚上八九点,再从工作室回到城里。1月6日,在华贸中心一楼咖啡厅,王广义抽着标志性的雪茄,接受了本报专访。

  B=《外滩画报》

  W=王广义

  另一个不为人了解的王广义

  B:听说你和张培力正在筹备一个大型展览?

  W:对,今年10月我们俩的个展将同时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策划人是黄专。这是我的回顾展,展品大多是印刷品、画册,没有一件是平面作品。我的平面作品大家太熟悉了。这次所有展品在国内都没有展出过,其中有我的第一件装置作品,那是1989年做的一件概念作品,还有一些是我做的装饰品。这次展览将全面呈现我在绘画之外的另一个领域,所以主题暂叫“另一个王广义”,意思是展出我为大家所不了解的一面。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内做个展。

  B:你成名多年,才第一次在国内做个展?

  W:我的个展几乎都是在国外做的,在国内我参加过一些联展,联展不麻烦,但个展请谁不请谁,还是挺麻烦的。我怕麻烦。而且,艺术家频繁地做个展并不一定很好。我这是歪打正着,的确,20年搞一次也许太漫长了。

  B:立体王广义和平面王广义相比,有什么区别?

  W:往玄了说,就是思想性更复杂;往通俗了说,体现了艺术家的丰富性,我不认为艺术家一定要局限于平面。

  B:你从2003年起不再创作“大批判”,近年开始创作“冷战美学”,现在进展如何?

  W:那是我的一个系列作品,今年10月将在伦敦展出。这个作品我考虑了两年,搜集了很多冷战时期的印刷品、图像等资料。后来,我找到“冷战美学”这个词,一下就有了感觉,把很残酷的、很美好的东西放在一起,这样即使年龄小没经历过冷战的人也能理解作品。在这批作品里,我大量用了“冷战”时期官方印制的图片及宣传品。一部分是北京军区印制的关于世界格局的宣传画。

  B:你在这个系列中创作了一幅尺寸巨大的油画,上面琳琅满目地画着防空洞等一大堆,倒像是小人书。

  W:对,整个作品用了拼接的方式,尺寸非常大,高4米,宽12米,覆盖了一整面墙,是对中国在冷战时期可能产生的多种战争场面的描述,有细菌战、原子弹。比如如果爆发原子弹战争,人民怎么应对之类。画上的说明全是中文的,在缩略图的黑白版上有英文,上面说如果你是一个农民,遇到原子弹爆炸,就赶紧找一个有土墩的地方,卧倒,躲避发光处。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作品,而是一本可以读的教科书,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构成了游戏规则,很有趣味。

B:在“冷战美学”中,你如何把当时当地的情景延续到当下?



  W:在这件作品里,不会出现当下的景象,并不是回避,这不是我的风格。虽然那些图像让人觉得很遥远,但那个遥远时代的某些印象一直在影响我们的内心,所以我说现在的基地组织、“9•11”等都是“冷战”的后果,比如那些人肉炸弹,他们一定在自己的童年对美国有着很深的仇恨,一定不是那么简单化的政治原因。



  B:我觉得这件作品其实来源于你心中一些荒诞的东西。



  W:可能与我的童年经历有关,我是在冷战时期成长的,那时每个人都可能是敌人,但都是假设的概念。“冷战美学”这个概念把我几十年的艺术里程都给串起来了,其实我知道我是在寻找这样一个敌人,就是在假设之中。



  B:可能每个背景不同的人,对“冷战美学”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W:对,有可能把它看作游戏,像小孩捉迷藏,很愉悦。也有可能很恐惧。对战争的恐惧感是共通的,但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感受肯定也不同。假如这些作品在伊拉克展出,可能又有鼓舞的味道。



  B:你把那些特别极端的东西放在一块,产生碰撞,这延续了“大批判”的风格。



  W:“冷战美学”和“大批判”其实是一类的。我不太适合表达自己的很私密的感受,这不是我的强项,我更适合表达公共的概念。我曾经说过一句话,还是挺准确的,我的艺术常常是借人民之手来完成的。



  B:你肯定做不了李安,他在《色,戒》里表达了自己内心深藏的一些东西。



  W:我挺喜欢李安的,《色,戒》是我近几年来看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B:你喜欢《色,戒》的哪些地方?



  W:我喜欢的肯定跟你不一样,因为有年龄差异。李安曾说过,他借拍《色,戒》来渡过男人的中年危机。这一点,我的感受也挺深刻。像我们这样年纪的男人,没有一个不喜欢《色,戒》的,电影里抽离出来的人性非常成功。汤唯演得非常好,那种假戏成真的境界很人性,颠覆了精神层面的恋爱观,就是什么都可以不想,肉体的相爱可能比精神更重要,这让影片最后王佳芝的立场转换很合理。可能很多女人都觉得汤唯不怎么样,但我认识的几乎所有男人都觉得汤唯很棒,她对男人真的很有诱惑力。



  B:我们聊到了女人。你在作品中怎样表现女人的恐惧?



  W:我作品中的恐惧是一种概念意义,不分男女。我做不到个性的东西,这是我的问题。



  仪式感是一种敬意



  B:你很爱看电影?



  W:我非常喜欢看电影,几乎所有好的新电影我都看过。而且,我更愿意到电影院去看——和我的爱人一起,坐在那儿,等待打铃,等待整个电影院黑下来,等待电影开始、结束,字幕走完。那种仪式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从不看碟,把碟片倒来倒去,完全破坏了那种仪式感。看电影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而看碟就像看一份小报。



  B: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仪式吗?



  W:其实说起来,跟仪式没什么关系。那是我母亲临死前,我知道她熬不了几天,但我还是离开了。在我离开的第二天,母亲就去世了。我真的不敢面对,我特别恐惧人从新生走向死亡的这种仪式。我父亲去世时,我也没有守在身边。这种感觉很奇怪,我在想象中完成这种仪式。

B:当你面对新生儿出世的时候,有没有感到生命传承的欣喜?



  W:有,但没有那么明确。我对生命的创造的感觉很模糊。关于生死,我很迷茫。



  B:推荐你看一本书《殡葬人手记》,一个美国殡仪馆老板写的,虽然书中的事都发生在生命终点,但表达的是对生命的拥抱和热爱。你真的可以看看。



  W:我估计不敢看,我对医院也很害怕,无论是自己去看病还是探望别人。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得了白血病,在无菌室里治疗,我都不敢从窗户外看他。我觉得年轻真好,有时在路上看到老头老太搀扶着散步,那种场景在别人看来可能很温馨,但是我不喜欢,我觉得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很没意思,我宁愿看那些年轻情侣相互打闹。我愿意看到生命中最好的那一部分,当然生命的凋零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就是不想看到,所以我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B:你怎么看安乐死?



  W:我觉得没什么。其实人最好的死法是心肌梗死,这种死法很安详、最幸福。其他的死法都会使身体支离破碎。



  我是一个很羞涩的人



  B:听说你在你们那拨人里,是唯一一个没有离婚、老婆还是发妻的艺术家?



  W:嗯,真的,大家都挺羡慕我的。我比较有历史感,这种历史感不仅体现在艺术上,也体现在我的生活上。我比较传统,平静的夫妻生活我觉得很好。有的人可能无所谓,但我不行。一段一段的婚姻,从视觉感官上毫无疑问是好的,但一个接一个地换也有问题。这是选择的问题,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你选择了你的职业,道理差不多。



  B:你平常的生活怎么安排?会很混沌吗?家庭生活会对你造成羁绊吗?



  W:在正常情况下,我的生活很规律,晚上一般都在12点之前睡觉,早晨9点钟起床。但如果是我一个人就没谱了。一到晚上,天黑了,就有点慌。当太阳落下去,就会有点依赖。而处在家庭生活中,家里会准时开饭,对家有种期待。我觉得,单身和家庭生活都不要太固定了。单身太久了不好,人是需要制约的。而长达十年二十年的家庭生活,如果中间没有任何一段的单身日子,我也受不了,这就是我比较真实的想法。



  B:你的职业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吗?我知道你从小就喜欢画画。



  W:对,是我主动选择的,最初的选择是源于乐趣。在小时候,我喜欢拿笔在透明的玻璃瓶上画,或者用手指甲在墙上画。我成为一个艺术家的过程特别吻合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那种经典模式:从小热爱艺术,家境贫寒,然后个人奋斗。



  B:你小时候在少年宫学画画时是积极分子吗?



  W:好像不是,用一种很酸的说法,我是一个很羞涩的人。现在,如果一个不熟悉我的朋友听我这么说,可能以为我在瞎说,但真正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就是这样的。



  B:你独处的时候是什么样?



  W:我在工作或者独处时,没什么不一样,就是正常样子。其实我挺怕——用“怕”可能比较夸张——我不喜欢很公众的场合。一般的展览开幕式,即使是非常重要的展览,我都不去。除非展览与我有关,或者是我非常好的朋友。我挺怕那种环境的,哗哗哗的一堆人,大家在喝酒、谈话,我特别不适应,不知道该跟谁说什么。其实我适合在很小范围内,一般不超过十个人,这样我会非常高兴的。

B:你自己分析过这是为什么吗?



  W:我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骨子里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从小就这样。作为一个出生在“人民”家庭的人,对那个时代有种恐惧感,赶巧了我又很敏感,这就加重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恐惧感。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在读小学、中学时,尤其是中学,我一两天不去上课,老师根本不知道。当时,我还非常高兴,但长大后,我知道这说明我是如此的不重要。



  B:你有一段非常艰苦的日子,当过铁路筑路工人。



  W:对,高中毕业后,我到黑龙江大庆旁的召州县永乐公社当了三年知青。后来顶替父亲,在铁路工程队当筑路工人,扛枕木。那段日子很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快乐的。尤其是当时年轻,年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年轻时最好不要太富有,吃点苦是好的。



  B: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院校中,浙江美院的现代艺术藏书最多,你在那儿读书,有什么切身体会?



  W:确实是这样。其实老师并没有教给我们什么,我们从图书馆得到的更多,它让我们意识到艺术并不狭窄。我们那批毕业生现在聊起这事,都是充满敬意的。如果没有那些书,可能浙美也出不了这么一批人。进不同的美院会决定你走不同的道路。



  B:的确,川美那批人和你们的风格完全不同。



  W:是的,从严格意义上说,到目前为止,四川美院是出画家的地方,他们的毕业生基本功很扎实,对绘画很有感觉,而中国美院比较强调观念。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风气。



  B:你当时考上浙江美院顺利吗?



  W:说实话,我是同时期的几个人里最不顺利的,第四年才考上。张晓刚第一年就考上了,等我考上时,他差不多都成名了。我的运气不好,当时美院强调画肖像要有性格,而我画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不像具体某个人。考了四年真的挺崩溃,很怀疑自己。但没想过放弃,因为我做不了其他事。考上浙美,夸张点说,真有点范进中举的味道。考上之后的人生还是挺不一样的,一路很顺。如果考不进大学,我的人生很难说。



  B:你后来在武汉工业大学做老师时,是怎么教学生的?



  W:我几乎没教,因为我当时想做艺术家,要弄自己的东西,没工夫教学生。有学生问我问题,我就敷衍说下课不谈这些。我这么做确实有点自私,现在想起来挺对不起学生的。但是也很难讲,因为艺术家很难通过教育培养出来。



  B:在你们这批人里,只有你没在国外待过,像陈丹青、艾未未都在国外待了很久。



  W:这没什么很特定的文化含义,我在国内过得很舒服、很快乐。我在国外特别不习惯,如果在国外办展览,从开幕式到之后的媒体访问,最多一周,一完我就走。



  B:你难道不想看看安迪•沃霍尔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吗?你是那么崇拜他。



  W:安迪的东西是不错,但看他生活过的地方,我没兴趣。艺术在特定时段里是没法判断的



  B:前几年你说过一句话,希望自己的画卖 .专 .的收藏人,而不是一般的__买家。



  W:好的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个好去处,而专业收藏人(美术馆、公共收藏或专业画家)会从专业的角度看待作品。不过,无论艺术品具有怎样的精神含义,它都具有商业属性,从甲转手给乙,价格会变。但我希望最起码在我的手里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以前我靠这个吃饭,没办法,随便什么人来买画,都给。现在我不需要这样了。可能有些人会说我文化歧视,歧视那些有钱但没文化的人,我只能说我对自己的作品有这种期待,他虽然有钱,但我不想跟他接触。

B:我听说中国美术馆曾想收藏你的画,你说可以免费给他们,条件是挂满20年,让人民看到?



  W:呵呵,那是个玩笑,我的想法有点妄想狂。



  B:你至今有没有作品挂在中国美术馆里?



  W:没有。



  B:为什么?



  W: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几年前,他们曾经跟我谈过这事,但他们的谈话方式我不是很喜欢。广东美术馆就做得很好,他们很重视艺术家,馆长亲自来北京跟我谈,很诚恳。人们往往误会艺术家在乎钱,其实艺术家在乎的是感觉,感觉好就行了。



  B:当一件作品卖出天价时,会不会淹没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你觉得这对艺术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W:我觉得这是两件独立的事,艺术与精神有关,但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也与艺术相关,它要获得利益,但这跟我和艺术家都没什么关系。我们这几个大家熟知的艺术家,被炒到比较高价格的那几幅作品,都是十年、二十年前的作品。当时,我的“毛泽东”一万元就卖了,而现在的拍卖价好像是3200万,完全不敢想象。人们都热衷于说这事,但其实跟艺术家没什么关系,不能说好或者不好,也没啥好说的。



  B:一般地,艺术家都习惯留一些自己的作品,你也留吗?



  W:当时倒不是刻意留下来的,没人要嘛,放在床底就稀里糊涂地留了下来。



  B:这些年你回购过自己的作品吗?



  W:买过。那时初中高中同学结婚送礼,我没钱,就拿画当结婚礼物,送了大概五六幅。其实当时同学也是很不情愿把画挂起来,因为他们不是搞艺术的,可能比较喜欢花呀、鸟呀。于是就歪打正着地买回来,我当时给了同学十万块钱一幅,就当是一份同学情谊。



  B:高价艺术品也能检验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些人是不能共富贵的。



  W:对,艺术就是这样的,幻觉太大了,这就使得很多人爱搞艺术,因为它在一个特定时段里是没法判断的。所以说只有在艺术这个行业里,拥有最高智慧的人和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能融到一起,但在别的领域就不行。比如科学家、大学教授,必须要受过极其完整的教育才能胜任。



  谁都能画的政治波普



  B:你是中国“政治波普”第一人,刚开始做的时候,想必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现在你算是成功了,回头怎么看这个接受的过程?



  W:说真的,我很在乎自己国家的看法,这不是作秀说的话。“人民”的看法,哪怕只是一种单纯的喜欢,不带任何复杂的东西,对我都很重要,因为我的作品和他们相关。我说的“人民”是统称,如果单纯说是官方,就变味了。



  B:在什么时候,你的政治波普真正被“人民”接受了?



  W:有一个公认的标志事件。2003年,在中法文化年期间,中国官方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了名为《中国怎么样?》的当代艺术展,我的作品也被展出。这意味着官方真正接受了我的作品。在那之后,我的作品在国内的影响力更大了,中国当代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红火状态。这个过程其实挺暧昧的。



  B:从“大批判”到现在,你的作品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W:简单地说,在上世纪80年代,我的作品还是后古典系列,主要是表达文化的二手经验,对一些熟知的西方名作进行改造。1989年展出的“毛泽东”是我的转折点,之后我进入了“一手经验”,就是创作反映自己经历过的、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的一些事情。“毛泽东”之后就是“大批判”、“文革”图像与可口可乐之类的东西并置,是我内心斗争的反映。现在的“冷战美学”和之前的阶段是一脉相承的。



  我的创作大概就分为这三个段落,这三个段落几乎没有涉及到我的私密感受,都是公共的。



  B:“大批判”其实谁都能画,缺的就是意识。



  W:对,这些画并不需要特别专业的技巧,而且我在画的时候,尽量追求不专业,因为如果比例太精确了,画出来的人物就失去了那种感觉。我必须保证作品“很拙”。



  B:话题似乎已经超越了作品的专业性了,你怎么看?



  W:当代艺术主要是一个文化阐述的过程,是一个思想问题、文化概念,技术上的复杂可能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像有些领域非常强调专业技能,不积累一些知识和技能,根本无法从事。而在我们称之为当代艺术的这个时期,其实很抹杀专业性,只要在经典的艺术上加入一种新的表达,就可以成为一种变了形的艺术形式。



  B:很多人说看不懂当代艺术,你觉得这是艺术本身的问题还是观众的问题?



  W:和整体有关,和艺术相关的文化教育有关。在中国,公共意识上的文化教育比较欠缺。在西方,美术馆经常会组织小学生参观,而在中国,美术馆像殿堂似的。这个局面可能会慢慢改变,大概30年之后,公共教育会有所改善吧。


 
资讯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分析 三大艺术盛会悬念重重
·首个油画基金募五千万 08秋拍当代艺术何处去
·多角度看待上海双年展 四届西部文博会将亮相
·苏富比于十月八日举行 旅英华人办四川快递展
·第四届书法艺术节开幕 吴冠中画作献给新加坡
·中国书画名家谈评奥运 四川当代油画展览开幕

·全球追涨名家自画像 进入艺术家内心的钥匙
·艺财兵法拍卖篇(知己知彼...

·国外分支机构成为主力 外资画廊京..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人文建构
·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品牌塑造
·“80后画家”:处于艺术、市场之间

期刊  
  艺财兵法拍卖篇(知己知彼...《艺术财经》
  解读艺术品市场《文物天地》
  金融机构如何玩转艺术牌 《艺术与投资》
  艺财兵法拍卖新手篇(全)《艺术财经》
  瓷爵的形制与装饰浅谈《收藏界》
  收藏陨石,追寻《世界新闻报
  中国当代美术:市场的“宠儿”...
  收藏陨石,追寻《世界新闻报


 

院校  
艺术院校师生:我们这样参与奥运
动漫专业需有兴趣 高考新兴精英专业知..
更新的开始——2008年度罗中立奖学金初..
马一平:以开放的思想办川音美院的教育
杨晓阳谈“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荐机构  
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上海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关山月美术馆 首都博物馆
国家画院 内蒙古博物馆 上海美术馆
北京画院 北京798艺术区 深圳美术馆
中国嘉德 中国美术家协会 广东美术馆
北京翰海 中国书法家协会 荣宝斋
北京荣宝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画店
北京保利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一得阁

 

返回首页 | 广告服务 | 人才合作 | 管理登录 | 站点导航 |  留言建议 |  艺术家、网址收录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艺术家24小时服务电话〉010-80502908  (0)13269892595(技术支持)王先生   网站联系:QQ 116634223   E_mail:60891888@163.com

官方艺术
机 构
中国文联  上海文联  重庆文联  西藏文联  宁夏文联  广西文联  河北文联  山西文联  青海文联  山东文联  江苏文联  安徽文联  福建文联  湖北文联
广东文联  海南文联  陕西文联  四川文联  贵州文联  黑龙江文联  中国国家画院  北京画院  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协 中国书协
全国平面媒体

中国国际艺术
  出 版 社

北京《投资文化产业》   天津《投资文化产业》   上海《投资文化产业》   重庆《投资文化产业》   河北《投资文化产业》   辽宁《投资文化产业》
吉林《投资文化产业》   山东《投资文化产业》   山西《投资文化产业》   安徽《投资文化产业》   浙江《投资文化产业》   江苏《投资文化产业》
江西《投资文化产业》   广东《投资文化产业》   福建《投资文化产业》   海南《投资文化产业》   河南《投资文化产业》   湖北《投资文化产业》
湖南《投资文化产业》   四川《投资文化产业》   云南《投资文化产业》   贵州《投资文化产业》   陕西《投资文化产业》   甘肃《投资文化产业》
青海《投资文化产业》   宁夏《投资文化产业》   广西《投资文化产业》   西藏《投资文化产业》   新疆《投资文化产业》   香港《投资文化产业》
澳门《投资文化产业》   台湾《投资文化产业》   黑龙江《投资文化产业》 内蒙古《投资文化产业》
全国联盟
画 廊
北京联盟画廊   天津联盟画廊   上海联盟画廊   重庆联盟画廊   河北联盟画廊   辽宁联盟画廊   吉林联盟画廊   山东联盟画廊   山西联盟画廊
安徽联盟画廊   浙江联盟画廊   江苏联盟画廊   江西联盟画廊   广东联盟画廊   福建联盟画廊   海南联盟画廊   河南联盟画廊   湖北联盟画廊
湖南联盟画廊   四川联盟画廊   云南联盟画廊   贵州联盟画廊   陕西联盟画廊   甘肃联盟画廊   青海联盟画廊   宁夏联盟画廊   广西联盟画廊
西藏联盟画廊   新疆联盟画廊   香港联盟画廊   澳门联盟画廊   台湾联盟画廊   黑龙江联盟画廊  内蒙古联盟画廊


全国客服管理中心:全国客服热线电话:8:00-17:30  010-80502908  (0)13269892595(技术支持)王先生
客服专员:010-80502339   短信:(0)13264299638   信息反馈 信箱:60891888@163.com
作品资料处理中心:电话(传真):010-80502908   手机:(0)13269892595
普通资料邮寄:北京市通州区永顺路东阁雅舍C8--1801号  赵凤娥 邮编:101100

重要资料邮寄:北京市通州区永顺路东阁雅舍C8--1801号   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  邮编:101100
市场销售服务中心:010-80502908  80502339  13264299638(短信)
全国代理机构:青岛代理:88457618 河北代理:3369392 上海代理
山东代理 甘肃代理 青海代理 台湾代理
投资单位: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  中国国际艺术出版社
互联网名称:
北京琉璃厂网  网址:www.yishu999.com  中文通用网址:北京琉璃厂
国家注册登记号:11011210093247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部  京ICP备07002169号
公司总部 : 中国北京
经营程序   艺术交流 文化产业投资 艺术研讨 咨询 设计制作 作品展览展示 网上推广 网上销售 代理发布广告 拍卖 媒体宣传
版权所有:北京千年古韵文化艺术院 (北京琉璃厂网) Copyright© 1997-2050
【北京琉璃厂网总页 www.yishu999.com】